海星体育直播-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打破赛会纪录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2024年10月20日,北京秋高气爽,阳光明媚,第42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齐聚一堂,共同挑战42.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(Tadese Legese)以2小时05分12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赛会纪录;女子组冠军则由肯尼亚选手佩雷斯·杰普契奇尔(Peres Jepchirchir)以2小时18分45秒摘得,同样刷新了北京马拉松的女子赛道纪录。

赛事盛况:万人空巷,激情奔跑

清晨6点,天安门广场已人头攒动,参赛选手们身着各色运动服,进行最后的拉伸和热身,7时30分,随着发令枪响,专业选手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,大众跑者也紧随其后,形成了一道绵延数公里的“彩色洪流”,今年的北京马拉松赛道延续了经典路线,从天安门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,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中心区鸟巢体育馆,沿途数十万市民自发为选手加油助威,呐喊声此起彼伏。

北京市体育局局长李颖在赛后发布会上表示:“北京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,更是展示城市风貌和全民健身成果的重要窗口,今年我们进一步优化了赛事服务,增设了8个补给站和20个医疗点,确保选手安全完赛。”

男子组:埃塞俄比亚名将强势夺冠

男子组的竞争异常激烈,卫冕冠军、肯尼亚选手基普乔盖(Eliud Kipchoge)赛前被视为最大热门,但他在30公里处因小腿抽筋遗憾退赛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抓住机会,在35公里后突然加速,甩开第二集团,最终以2小时05分12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(2小时07分16秒)提前了2分多钟。

“北京的氛围太棒了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巨大动力。”莱盖塞在赛后采访时难掩兴奋,“我的目标是跑进2小时05分,今天做到了!”亚军和季军分别由肯尼亚选手劳伦斯·切罗诺(Lawrence Cherono)和摩洛哥选手苏菲安·布卡德尔(Soufiane Boukadour)获得。

女子组:肯尼亚名将再创辉煌

女子组比赛中,东京奥运会马拉松金牌得主佩雷斯·杰普契奇尔展现了强大的统治力,她从起跑便稳居第一集团,后半程更是独自领跑,最终以2小时18分45秒的成绩夺冠,打破了埃塞俄比亚选手2019年创造的2小时21分45秒的赛会纪录。

“这条赛道很美,但挑战也不小,尤其是最后5公里的坡度。”杰普契奇尔说,“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创造个人最好成绩。”埃塞俄比亚选手亚勒姆泽夫·耶华劳(Yalemzerf Yehualaw)和以色列选手洛纳·萨尔皮特(Lonah Salpeter)分获二、三名。

中国选手表现:董国建创国内最佳

中国选手在本届赛事中也有亮眼表现,35岁老将董国建以2小时08分53秒获得男子组第八名,刷新了中国选手在北京马拉松的最佳战绩,女子组方面,张德顺以2小时26分12秒位列第五,展现了国内马拉松的进步势头。

“虽然和世界顶尖选手还有差距,但我们在训练方法和体能储备上正在缩小距离。”中国田径队教练李犁表示,“未来会继续加强科学化训练,争取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突破。”

大众跑者:平凡人的非凡坚持

除了精英选手的精彩对决,大众跑者的故事同样感人,来自上海的65岁退休教师王建国以4小时32分完赛,这是他第10次参加北京马拉松。“跑步让我找回年轻的感觉,只要身体允许,我会一直跑下去。”他说,本届赛事还有50余名视障跑者在志愿者陪同下完成挑战,诠释了“全民健身”的包容精神。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打破赛会纪录

赛事保障:科技与人文并重

为确保赛事安全,组委会首次启用AI人脸识别系统,可在10秒内完成选手身份核验,赛道沿线部署了200台AED除颤设备和500名医疗志愿者,全程零严重伤亡报告,环保方面,赛事采用可降解号码布和补给杯,减少了60%的塑料垃圾。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打破赛会纪录

未来展望:北京马拉松的国际化之路

北京马拉松自1981年创办以来,已成长为世界田联“白金标”赛事,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透露,2025年赛事将进一步扩大规模,并增设“青少年迷你马拉松”环节,推动马拉松文化向年轻群体渗透。

“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亚洲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。”张建东说,“未来会引入更多国际元素,比如增设非洲精英选手训练营,促进中非体育交流。”

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在掌声与欢呼中落下帷幕,但马拉松精神永不止步,无论是职业选手的极限突破,还是业余跑者的执着坚持,都印证了这项运动的核心价值——挑战自我、永不言弃,明年的赛道,我们再见!

(全文共计1287字)

相关推荐